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物流学院 > 物流百科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什么是供应链柔性,它是如何改变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的?

  一、供应链柔性的定义

  供应链柔性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快速且经济地应对环境变化或不确定性挑战的能力。这种柔性不仅来源于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三方的不确定性,也应成为供应链绩效评价的重要维度。

  供应链的运行环境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这是供应链柔性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管理学专家提出:企业要适应环境,必须具备对当前环境和未来趋势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分析和应对不确定事件的能力。供应链同样需要一定的柔性。

  供应链的柔性的能力通常由三种核心构成: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缓冲能力:这是供应链面对环境变化时的一种防御机制,它允许供应链在不进行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保持稳定运作,即“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适应能力: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供应链能够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而不改变其基本结构和功能。

  创新能力:供应链通过采取新的行动和措施,不仅能够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还能够主动影响外部环境和改变内部条件。

  放眼全行业,应用供应链柔性管理的非服装行业莫属,服装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和时尚周期的缩短,而柔性供应链能够使企业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生产、库存、物流等各个环节,以最小的成本和时间延迟满足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

  这当中,作为全球著名服装品牌的ZARA是将供应链柔性使用到极致的“头号玩家”。

  ZARA隶属于世界上最大的服装零售集团INDITEX,是西班牙著名服装品牌,是世界四大时装连锁机构之一,(其余三个为美国的休闲时装巨头GAP、瑞典的时装巨头H&M、日本的休闲服装巨头优衣库UNIQLO)。

  ZARA定位大众快时尚路线,为打造统一的品牌和服务,以及全球化的运营,ZARA连锁采用直营店模式,由总部直接投资开店。ZARA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在15天内将生产好的服装配送到全球850多个店的时装公司。

  从设计理念到上架的平均时间为10-15天,而行业的平均时间是6-9个月,甚至更久;

  ZARA的库存周转可以达到每年12次,而国际平均水平是3-4次/年,国内的平均水平是0.8-1.2次/年;

  ZARA每年推出1.2万多种产品,而运作一流的服装企业每年平均只能推3000-4000款,至于国内众多服装企业能推出上千款的都寥寥无几。

  ZARA的快速反应和垂直整合策略在服装行业中非常突出。以下是ZARA在采购与生产流程中的操作步骤:

  生产与整理:ZARA在设计方案确定并投产后迅速进行打样。得益于仓库中常备的面料和小装饰品辅料,打样过程非常迅速。完成打样后,所有缝制好的服装会送回ZARA进行最后的整理,包括熨烫、贴标签和包装,然后送往物流配送中心。

  原材料采购与生产计划:ZARA的生产计划和采购人员在打样的同时,开始制订原材料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这是为了加速流程,ZARA采取并行处理手法,即在设计确定后立即开始原材料的采购和生产准备工作。

  自产与外包决策:在确定设计方案后,ZARA会决定哪些部分自产,哪些部分外包。这一决策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生产计划和外包计划的制定。

  面料准备与缝制:ZARA检查面料库存,如果没有所需面料,就会进行采购,甚至自行采购原材料坯料进行印染。面料准备好后,交给外协缝制厂进行缝制。外协厂使用高速裁床进行裁剪,并利用特殊的传送带系统将辅料、配料、拉链、钮扣等运送至缝制厂,这个传送带系统累计长达200多公里。

  流程并行化:ZARA通过并行化流程步骤来提高速度,即在设计确定后,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和外包决策等多个环节同时进行,以缩短产品从设计到上市的时间。

  这种高效的采购与生产流程是ZARA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保持时尚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上ZARA示例可以清晰的看出供应链的柔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而不是简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供应链的柔性比较容易,以下我们将在实际操作层面,评价、度量和控制供应链的柔性的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

  二、从经营视角看供应链柔性

  在经营管理层面,企业需要在产品研发、组织设计、战略决策、文化构建领域增加柔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环境,这种柔性不仅仅是对外部变化的反应,也是企业内部创新和持续改进的驱动力。

  1.文化柔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运作的核心,它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决策。为了适应系统柔性的需求,企业需要从传统的、固定不变的硬性文化转变为更加灵活、适应性强的新型文化体系。这种文化变革要求企业能够接受变化,鼓励创新,并支持员工在面对新挑战时的灵活应对。

  2.组织柔性

  与传统的刚性组织结构不同,柔性组织是一种动态的、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供应链管理中,这种柔性组织是基础,它能够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是供应链柔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战略决策柔性

  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柔性决策研究探讨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有效决策。与传统决策相比,柔性决策决策者的目标是灵活的,他们的偏好可以变化,而且决策过程中的约束条件也是动态的,可能会随着决策的进展而变化。

  4.研发柔性

  研发柔性涉及到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快速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这种能力特别强调模块化研发,使得新产品的推出更加迅速,成本更低。良好的研发柔性不仅能够及时捕捉市场机遇,还能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提升研发的灵活性和效率。

  三、从流程视角看供应链柔性

  柔性不仅仅是局部的,而是需要贯穿整个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到产品的制造,再到产品的物流配送,以及整个过程中的信息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能够灵活应对变化。

  1.制造系统柔性

  制造系统的柔性体现在企业能够利用现有资源,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迅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机床柔性:生产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加工任务,无需大量时间和资源重新配置。

  产品柔性:生产线能够快速切换,以生产不同产品,以响应市场对不同产品的需求变化。

  加工柔性:处理多样化的加工需求,即使这些需求频繁变化。

  工序柔性: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工艺流程,以保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运行柔性:灵活地安排生产计划和资源调度,以适应生产需求的波动。

  产量柔性: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生产量,避免过剩或短缺。

  扩展柔性:通过增加设备或技术来扩展生产能力,以满足增长的市场需求。

  生产柔性:在综合考虑所有资源的情况下,优化整个制造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物流系统柔性

  物流系统的柔性体现在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采用合适的运输方式,收集和配送合适的产品或资源以及服务,以满足顾客或合作伙伴的需求。

  ● 能够根据需求变化灵活选择运输方式。

  ● 快速完成产品或资源的收集与配送。

  ● 满足顾客或合作伙伴对物流服务的动态需求。

  3.信息系统柔性

  信息系统的柔性体现在能够适应供应链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变化,包括供应链各个层面的重组或重构。

  可重组和可重构:适应供应链结构的变化,无需大规模的重新设计。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调整和功能扩展,以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可扩展性:随着业务需求的增长或变化而扩充功能,无需从头开始构建。

  热插拔能力:信息系统允许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进行组件更换或更新,保持业务连续性。

  4.供应系统柔性

  供应系统的柔性体现在能够根据顾客或合作伙伴的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供应计划,以提高服务水平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水平。具体表现在:

  ● 能够实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提高服务水平。

  ● 能够改变零部件或产品的种类、产量或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

  ● 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协作与响应效率。

  四、从合作角度看供应链柔性

  在供应链协作关系中采用柔性方式,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强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优化合同执行和利益分配,从而提升市场适应性。

  1.人力资源柔性

  在供应链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目标和管理重点会有所不同,这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能够灵活调整,以适应各个阶段对人力资源的不同需求。人力资源的柔性对于企业的整体柔性至关重要,它确保企业能够根据经营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策略和管理重点。

  2.合作关系柔性

  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通过资源共享和核心能力的整合,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资源柔性体现在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以合理的成本快速调度资源,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

  3.柔性合同

  与传统的确定性合同不同,柔性合同(也称为动态合同)提供了许多根据市场变化和合同进展情况而定的灵活性选择条款。合同的执行是分阶段进行的,根据前一阶段的执行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条款或合同,通常不采用一次性合同。柔性合同还包括动态检查机制、激励机制、收益/风险分配机制和清算机制。

  4.柔性利益分配

  供应链是一个以市场机遇为驱动力、具有生命周期性的组织结构,其中每个合作伙伴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一定的收益。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是供应链运作成功的关键。柔性收益分配机制考虑到供应链运作的动态性,确保收益分配既合理又具有激励性。

  五、供应链柔性管理的注意事项

  在提升供应链的柔性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过度追求柔性可能带来的问题。供应链的柔性虽然重要,但过度的柔性有时反而会增加不确定性,而不是减少它。例如,延迟决策虽然可以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决策的不确定性增加,以及监督和评估成本的上升。

  小规模经营有时被认为是增加柔性的捷径,但从整个供应链的视角来看,这种观点并不经济。实际上,小企业通过形成战略联盟或参与供应链合作,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从而获得更好的效益。此外,产品多样性和差异化的增加可能会使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增加日常管理费用。

  尽管存在许多挑战,但核心原则是供应链柔性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应对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的柔性只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并没有证据表明柔性本身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过分追求柔性可能会适得其反,增加不确定性。

  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决策者并不总是希望有更多的柔性。这些经验教训对于理解和管理供应链的柔性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示例可以充分反应上面我们讨论的内容:

  在新产品发布前,某公司通过会议,提出了多种市场推广方案和产品配置选项。决策团队在评估这些方案时遇到了以下问题:

  面对多个市场推广方案和产品配置,决策团队难以确定哪个方案最有可能成功。每个方案都有其优势和风险,团队需要评估市场趋势、成本效益和资源分配。

  由于市场推广方案和产品配置的多样性,团队对未来的市场反应和供应链的响应能力感到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团队在最终决策上犹豫不决。

  为了评估每个方案,团队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市场调研、成本分析和风险评估,这增加了项目的成本和时间线。

  由于决策的延迟,生产线的准备工作也受到了影响。生产线工人和供应商对即将到来的生产任务感到不确定,导致准备不足和效率下降。

  在讨论过程中,不同部门的成员对于哪个方案最佳持有不同意见,导致了沟通障碍和团队冲突。

  最终,由于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内部分歧,公司错过了市场的最佳推广时机,导致新产品发布后市场反应平平,库存积压,成本上升。

  这个示例说明了在追求供应链柔性时,如果没有适当的管理和控制,可能会导致决策困难、资源浪费和执行力下降。因此,供应链的柔性需要在确保决策效率和执行力的同时进行平衡,以避免过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本文来源于SmartWMS 智慧仓储管理系统,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仓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