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物流网2021-12-08
近日,“大连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对大连本轮疫情初步调查表明,这是一起因冷链企业违法犯罪、隐瞒真相,相关机构营私舞弊、敷衍塞责,监管人员严重失职失责,由污染的进口冷链食品输入感染大连科强食品有限公司首站定点冷库员工,进而传入社会引发的重大疫情扩散事件。目前公安机关已对8名责任人采取强制措施,纪委监委已对20多名涉嫌失职渎职干部立案调查。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大连一共发生过五轮疫情传播,其中三次与“冷链冷库”密切相关。
去年7月,大连爆发的疫情,疑似起源于某海鲜公司的加工车间。
去年12月,大连金普新区疫情最初的感染者,均为进口冷链食品搬卸工。
大连疫情,为何屡次与冷链相关?
据大连发布今年3月披露的数据,大连是全国冷链水产品进口最大口岸。全国近70%的进口冷链货物,都是通过大连进入国内。冷链从产品落地再到出口或销售,中间涉及了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零售等多个行业链条,在大连,从事进口冷链相关产业的人员,就约有60万。
冷链运输一直都是外防输入的一个挑战,对于承担了全国近三分之一冷链货物存储量的大连来说更是如此。
不仅仅是大连,国内其他的海陆口岸城市地区,也发生过多起冷链相关疫情。
国内发生多起冷链相关疫情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溯源,病毒来源指向进口冷链产品;
2020年9月,山东青岛疫情溯源,在鳕鱼外包装上发现两例码头工人感染病毒基因组的父代病毒,并且中国疾控中心科学家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这是在国际上首次从进口污染新冠病毒的冷链产品外包装上分离到了新冠活病毒,夯实了新冠病毒污染的冷链产品通过境外输入引入并造成重点人群感染的证据链(物传人);
2020年11月,天津疫情溯源发现新冠病毒污染的进口冷链产品引起的两条独立传播链,其中一条传播链由海联冷库搬运工接触某国家进口的污染了新冠病毒的猪头引起,另一条链为物流装卸工接触另一个国家进口的污染了新冠病毒的冷冻带鱼引起;
2020年11月,山东青岛再次出现聚集性疫情,证实是水产公司从业人员接触污染了新冠病毒的进口冷链产品导致;
2021年5月,引起营口—安徽疫情的病毒经查与2020年6月入境的进口冷冻鳕鱼外包装的病毒序列高度同源,冷库搬运工在搬运被污染的鳕鱼过程中感染病毒并造成了后续的聚集性疫情,提示冷链可以是新冠病毒“静默传播”的载体,即病毒在冷库存放数月或数年后仍具感染性,导致“老病毒”的再次传播。
各地如何做好冷链相关防疫?
针对冷链食品的管理工作,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去年11月9日印发的《工作方案》中要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工作方案》还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国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而在流通环节,《工作方案》要求对从口岸放行的进口冷链食品,在社会冷库或企业冷库倒箱过车、入库存储前,相关生产经营单位查验货物所附的消毒证明;在市场环节,要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是否消毒的相关证明查验工作,防止未经过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的进口冷链食品进入市场。
此外,中国疾控中心此前也发出建议,工作中经常与具有较高新冠病毒污染可能的冷链产品密切接触的行业从业人员,如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的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为防止新冠病毒可能借助冷链传播蔓延,各地方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来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大连:冷链冻品“铁桶式”防控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去年12月20日,大连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指出,大连全面加强冷链冻品“铁桶式”防控,严把入口关口,加快集中消杀监管区建设,做到批批检测、件件消毒,实现从口岸到冷库转运全链条闭环管理。全面加强冷链从业人员封闭、集中、规范管理,对冷链企业的冷库实行派驻制,挂牌负责,冷库一线人员固定、集中居住,人和环境每周至少做一次核酸检测,从严做好相关人员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工作,确保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不过,本轮疫情出现了百密一疏的情况。大连首个确诊病例就职于科强食品有限公司,而该公司正是大连八个首站定点冷库之一。
北京市: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共同居住者每月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11月1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53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唐云华介绍,北京坚持进口冷链食品全程防控,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四无五不”管理要求。要求市场主体对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消毒证明和追溯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做到不采购、不使用、不运输、不贮存、不销售。实施进口冷链食品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按照“谁拆包、谁消毒”的原则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
还要规范市场领域重点从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在保持对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现行核酸检测频次不变的基础上,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共同居住者每月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湖南:推进进口冷链信息化追溯管理
11月1日,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场管理组成员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在省市场监管局召开。会议要求,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各环节的疫情防控,推动“湘冷链”追溯平台应用、优化。要高度重视“外防输入”、物防工作和市场主体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重点推进进口冷链信息化追溯管理、涉疫食品核查处置、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等重点领域疫情防控工作。
广东:离省冷链食品不得违规停留
从2021年12月1日起,对经广东省口岸入境的进口冷链食品执行新的防控措施。其中明确,进口冷链食品经广东省内口岸入境直接运往省外(交易或贮存)的,提柜离港后,不得在省内违规停留、开箱、卸货或倒箱过车、贮存、生产、加工、经营。
黑龙江:九条措施防范化解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风险
12月2日,黑龙江省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专班办公室紧急组织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各市(地)市场监管局负责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专班办公室的主管局长,召开专题会议,发挥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专班牵头作用,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进一步做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把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确保冷链食品追溯管理闭环管控,坚决守住进口冷链食品“物防”防线。针对当前疫情发展的最新情况,结合以往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全省采取9条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澳门:对从南非进口的冷链食品实施一货一检
配合卫生部门最新防疫措施,澳门市政署于11月28日起,对从南非进口的冷链食品实施严格留置待检,一货一检的全数检测措施。
据特区政府官网消息,市政署持续进口冷链食品、环境、人员三层防护把关,不断因应疫情调整冷链食品的防疫措施。自去年11月起进一步实行“外包装全消毒、内包装全检测”的冷链食品防疫安排,每周消毒冷冻食品外包装箱数超过7万箱,每日平均抽取冷链食品及环境样本250个,1月至今,共抽样逾53000个,至今全部未有异常。今年8月起,现时本澳约3300名从事冷链工作的人员须强制每7天进行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且必须持当日有效之“绿码”上班。如从业员未有按有关规定,将暂缓处理相关商户或场所的入口申请或营运。
兰州:进口冷链食品变“抽检”为“全检”
近日,为进一步筑牢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第一道关口,兰州市城关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总仓“首责作用”,严格按照“人物同防、全面消毒、大件全检、加密抽检”要求,总仓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必须覆盖到最小包装,变“抽检”为“全检”,凡不能提供总仓核酸检测证明和消毒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南宁:严防进口冷链食品疫情输入
根据南宁市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强化闭环管理,严格冷链防控,借鉴外地先进做法。同时,该局指导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对进口冷链食品重点落实“三全四证”和“四个不得”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全面深入排查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安全风险隐患;强化常态化监督检查,严格追溯管理工作,督促冷链食品经营者及时准确上传进口冷链食品的来源、去向等关键数据,如实上传进口冷链食品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确保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实现全程追溯。
冷链食品有风险,还能吃吗?
新冠病毒在冷冻产品表面存活力很强,持续低温和潮湿的冷链环境为新冠病毒的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显示,在4℃(冷藏食物)或零下20℃(冷冻食物)的条件下,冷链产品中新冠病毒的感染性保持21天不下降。即使在21℃—23℃的温度下,新冠病毒在纸板表面放置24小时后仍具感染性。
由此可见,新冠病毒污染的冷链产品可以成为隐匿的病毒来源之一,国际快速物流则成为污染了新冠病毒物品的“搬运工”。
那么,冷链食品,咱们还能吃吗?
对此,有专家分析指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低。总体来看,我国的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总体污染率比较低,且主要集中在外包装。现在我省各地都建立了冷链食品的集中监管仓,对冷链食品实行“逢进必检”,检测食品及其外包装的新冠病毒,并进行消毒。因此,经过严格的检查和消毒流程,到消费者手上的冷链食品,携带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已非常低了。
但不能掉以轻心,仍需做好个人防护:
购买时,应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要关注食品相关的合格合规证明。及时关注权威部门发布有关冷链食品的动态信息;挑选冷链食品时应做好防护,佩戴口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物品表面;购买过程中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
挑选后,及时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
购买回家后处理时,对外袋进行消毒或肥皂水冲洗,再剪开外袋,将食品取出。处理过程中要戴一次性手套或家用厨房手套;如果要对食品进行清洗,可以先备好一盆水,直接将食品放到水里清洗。尽量避免用水龙头直接冲洗食品表面;处理生食时,避免汁液飞溅到口、鼻以及熟食区域等处。更不能未洗手直接接触口、眼、鼻等。如果不放心,可以戴口罩;处理完生食之后,用流水和肥皂洗手20秒。
烹饪、储存食物方面,彻底煮熟煮透。烹饪时食品中心的温度最好在60℃以上;
将食物存放在器皿中再放入冰箱,避免生、熟食物直接相互接触。生食和熟食同时放在冰箱中时,生食需放在熟食的下层,防止生食滴下的汁液污染熟食;未食用完(已经烹调熟)的食物,请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尽早食用。再次食用前一定要煮熟煮透。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