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的成功与失意

九州物流网2022-03-30

  3月,物流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京东物流以135亿估值收购德邦股份。笔者利用一点时间重新回顾了德邦的发展历史,并就此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笔者眼中的德邦人

  笔者曾经工作的基层物流企业和德邦合作长达6、7年,主要是将一些大项目的物流业务分包给德邦,先是部分零担货运业务,然后是整车业务。2012年-2014年期间,笔者经历了从初次相识德邦到深度合作的过程,那也正是德邦发展最朝气蓬勃的时候。

  先来说说结识的德邦人。

  其中一位基层的快递小哥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笔者和这位小哥都在某企业揽收物流件。这家企业生产的是智能电表,每一件都在10公斤以上,只见这位身材瘦小的小哥左右开弓,几下就把10多件货物码到了车上。在摆谈中,小哥介绍自己是大学毕业后进的德邦,德邦要求每一位入职大学生都要从最基层做起,所以搬货上货是家常便饭。起初虽然不适应,但后来感觉身体还锻炼好了。对于发展前景他很有信心,因为他听说只要干得好,两三年就能提拔。

  这位小哥给笔者深刻印象在于,笔者所在的企业招的大学生一般都是坐办公室,很少有这样派到揽投一线,也少有人愿意干这样的重体力活。

  其次,是工作原因认识的德邦几位点部的负责人。有男有女,都很年轻,主要精力是跑市场,对于辖区范围内的客户、竞争对手情况都非常熟悉,点部的日常管理都严格依照上级的工作指引来做,有时还负责打扫清洁,真是什么都得干。

  还有接触到的德邦货车司机,有朝气,对于企业非常有认同感,当时认为德邦能赶超顺丰。

  再来说说当时接触到德邦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笔者公司合作的一家车企当时刚上马,没有货运物流方面的经验,起初总是将很多不同的配件打包成2个立方左右的大包装,纸箱的质量也不太好。笔者单位、合作单位运了几票后,问题频出,都不愿再接了。后来交给德邦,不仅破损很少,而且货运时限也很有保障。

  整车业务方面,德邦除了自有车队,也挂靠有不少私人司机。给我的印象是,德邦这个车队资源很庞大,基本是当天提需求,当天就能匹配到车。来的司机表示德邦很少有押款,还给货物上保险,所以愿意给德邦跑,服务态度也很好。后来,我们的整车业务基本都交给德邦做。

  德邦为什么没能杀入一线战队

  创始人的视野、气质与经历,会影响一个企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家企业能走多远,飞多高。

  回眸德邦发展道路,其创始人——会计出身的崔维星不仅懂财务、重管理、重人才,而且还有着强烈的变革意识。

  2017年,崔维星发表了名为《竞争没有退路,改变才有出路》的讲话,他称:德邦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必须要走“改变”这条路。改变有风险,但不改变是最大的风险。他直言,“不换思想就换人,破除一切影响改变的阻力”。

  2018年,崔维星再次提出,“现在德邦正处于一场危机。为什么危?因为我们比同行跑得慢,如果不赶紧奋起直追,就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为什么是机?对公司来说,这是对我们管理能力和战斗力的一次大检阅。这一把能突破过去,德邦的未来就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主张变革的崔维星可能没意识到,从本质上来讲,他更多的,是一个稳健的企业家。在他带领下的德邦管理团队,也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诸事求稳的气质。

  在众多行业内外的人眼中,稳扎稳打也正是德邦一贯的风格。其2018年营收230亿元,2019年营收259亿元,2020年营收275亿元,营收每年稳步增长。2018年毛利32亿元,2019年毛利25亿元, 2020年毛利32亿元,毛利率维持在10%到14%。

  可德邦所处的市场,特别是2018年之后的市场环境,可以用腥风血雨来形容。在快递市场,为了最终的生存权,诸多快递企业纷纷祭出了“价格战”这一杀器,而且一杀就是数年,快递价格低到尘埃里。快递头部企业还将这一打法复制到快运市场里,自然让原来还拥有优势,并强调不打价格战的德邦“很受伤”。

  价格大战加上疫情持续的影响——这样的一个环境、或者说这样的一个江湖,让稳字当头、狠不起来的德邦节节败下阵来。或者可以说,德邦虽然也曾有过非常好的发展阶段,但它的打法已不适应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了。

  转型并非不成功,问题还是“跑”慢了

  在许多人眼中,德邦的失落起点,在于2018年从快运向快递这一方向的转型不成功。然而,笔者认为,德邦的转型是较为成功的。

  以数据为例:2020年德邦各类业务营业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为快递61%、快运36%、其他3%。2021年第一季度,快递营业收入占德邦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各类业务营业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为快递61.68%、快运35.13%、其他3.19%。从营收比例来看,快递业务已成为德邦的营收主力。2020年从八家快递系上市企业总市值来看,德邦股份排在第7位,排在顺丰、京东、中通、韵达、圆通、申通之后,却在百世之前。

  可德邦这一转型还是棋慢一招。在一些业内人士、可能包括原来的崔维星看来,选择向大件快递转型,一方面选择了一个“小而美”的差异化市场,另一方面,使原来的主营的零担业务转向了更高的效益。

  可是,这哪里是“小而美”的差异化市场?当小件快递市场基本饱和之后,快递头部企业纷纷将触手伸向了快运市场,快递与快运的界限日渐模糊,顺丰,通达系攻城掠地,就连京东物流的广告“大件快递,请选京东物流”都打得阵天响。

  2018年,德邦转型快递时,崔维星曾说过:“德邦物流要发展,要做快递,有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如何跟顺丰竞争。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

  然而,近4年过去再回首,德邦的确比顺丰跑得慢多了。顺丰控股发布2021年12月份经营简报,按月度数据口径统计显示,顺丰2021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达到2060.84亿元,同比增长35.81%;2021年度业务量达到105.34亿票,同比增近30%,双双创下历史新高。顺丰不仅巩固了中高端快递市场主导地位,而且通过投融资等多种方式,完成了对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急送、国际和供应链等新业务市场的布局。

  就连后起之秀——京东物流也超过了德邦。近日,京东物流发布了其上市之后的首份年报:2021年京东物流收入同比增加42.7%,达到1047亿元,这是京东物流历史上首次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出售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也是德邦最好的安排

  作为物流行业第一家上市的快运公司,德邦走到被收购的局面让业界颇为感慨,经营了25年,最终还是逃不过市场的优胜劣汰。

  然而,崔维星做出这样的选择,或者说下这样的决心,不是自今日起的,而肯定是多年反复思考的决定。

  在2018年转型时,崔维星就曾讲过:中国未来不可能剩下很多家快递企业,更不可能很多家的效益都很好。未来,快递行业将会走向集中,如果不想成为被别人屠宰的对象,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杀出一条血路。

  然而,这一目标如不能达成,那怎么办?在价格战最惨烈的时候,在这几年物流业内卷最厉害的时候,崔维星肯定一直在反复考虑未来德邦命运的多种可能。

  2022年一开年,就有“京东物流欲收购德邦”的市场传闻爆出,对此德邦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此为不实消息。不过,据行业自媒体爆料,德邦确在内部发布了《公司流程架构及流程责任人发布通知》,对公司的一级流程资本运作管理下的二级流程清单进行发布,涉及投资和并购管理、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尽管遮遮掩掩,但业内人士仍出窥探出一些端倪。

  2021年10月极兔收购百世,可能促使崔维星最后下定了出售德邦的决心。极兔快递以68亿元的价格,将百世集团国内快递业务收入了囊中。

  德邦当然还可坚持,凭借在物流领域25年的深耕细作,它已建立了坚实的网络基础、成熟的运作模式、完善的服务流程。2021年上半年,德邦拥有末端网点30486个,乡镇覆盖率94.8%。虽然近年来的营收呈现疲软态势,但是德邦除了大件快递外,在2021年仍以463万吨的零担货量位居第六,同时还有着106.5亿零担收入,位居行业第二。

  但优胜劣汰、市场已基本无二线快递生存空间,一线之间的倾轧也正在进行中。通过深入观察百世及诸多二线快递快运企业的命运,崔维星及其管理团队最终做出了出售的决定。

  放下也是一种大智慧。与其苦苦支撑,还不如在市场面临重大转折之前,急流勇退,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出售给像京东物流这样正在寻求短时间做大自己的后起之秀,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一个选择。而京东物流也确实是一家值得托付的新东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市场竞争就如兔起鹘落般疾速,德邦的成功与失意,都将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可以谨记的经验与案例。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你的观点

50%赞成
50%反对
中国零担物流首选品牌 广告广告

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