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物流网2022-08-24
今年7月,全国碳市场上线满一周年,“双碳”目标下,碳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虽然物流业尚未被纳入碳市场交易,但物流业企业已经在用实际行动发展绿色物流,践行“双碳”目标。而且,各地政府和物流及其上下游企业也紧密配合,全力打造绿色货运体系,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增添绿色。
显然,绿色物流不仅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要实现“双碳”目标,物流企业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加减法”。
上线一周年全国碳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22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一周年。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52周、242个交易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成为同期全球规模最大的碳现货市场。其碳交易价格从48元/吨起步,最高达到62元/吨。
全国碳市场虽然还很“年轻”,但中国开放碳排放权交易实际已走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7个省市开展试点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从2013年中开始,深圳率先启动试点碳市场,之后上海、北京、广东、湖北、广东、重庆试点碳市场相继启动。
以试点为基础,全国碳市场自2017年底启动筹备。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12月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提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分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深化完善期3个阶段建设全国碳市场。
2020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案(发电行业)》和《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发电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远高于其他行业,全国碳市场建设将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权交易。
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办法》于2月1日启动施行,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这标志着酝酿10年之久的全国碳市场即将“开门营业”。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碳市场发展潜力值得期待。但目前只有电力行业纳入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范围,而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交通运输等碳排放大户暂未纳入交易 。
物流行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各大产业中的碳排放大户,虽暂未被纳入首批名单中,但未来或将有望被纳入名单。如果未来物流行业被纳入“碳交易”,物流企业仍继续使用燃油车进行运输,不向新能源车转型,将会造成物流企业运输成本上升。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汽车3.10亿辆,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新能源汽车仅占汽车总量的3.23%。这说明,我国汽车总量中燃油车仍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1)》数据显示,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4项主要污染物均超过90%,道路运输成为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交通物流行业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朝着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双碳”目标下城市绿色货运发展渐入佳境
“双碳”目标是我国按照《巴黎协定》规定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强化目标以及面向21世纪中叶的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表现为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由快到慢不断攀升、在年增长率为零的拐点处波动后持续下降,直到人为排放源和吸收汇相抵。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从相对脱钩走向绝对脱钩的过程。
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有世界意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无疑,未来数十年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都将离不开“双碳”目标,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也在密集出台,在《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被列为单独章节。
物流作为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是“双碳”政策落地过程中必须考量的领域。如果将整条供应链拆开,可以将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为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还包含废弃物的回收以及全程所涉及的物流环节。整条供应链中,每个产品转移交付的过程都离不开物流。
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在深度践行“双碳”目标的崭新征程中,应积极寻找有效的“双碳”实施路径,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挖掘更多节能降碳减排潜力,采取针对性举措,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自身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寻求更大技术突破,数据赋能、智慧赋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科学达峰、尽早达峰。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成效显著。在城市物流体系中,国家积极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自2018年以来,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商务部在全国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创建,全国有16个城市达到了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预期目标。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比例超过66%,铁路电气化率已提升至73%,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累计新增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车8.6万余辆。
成都、襄阳、长沙等入选“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名单的城市,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持续深化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质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城市货运配送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全面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提供了示范和样本。
成都市积极推动物流业绿色发展,在城市配送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应用,在油电转换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2022年,成都将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在促进绿色出行、优化货运结构、推广新能源车和建设智慧交通大脑等方面持续发力。预计到2022年底,“5+1”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80%,基本实现公交车、巡游出租车新能源化。
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是防治大气污染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破解城市配送难的有效途径。自2018年起,襄阳市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电动汽车、LNG等新能源车辆,引导培育配送市场主体,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网络。
长沙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城市货运配送绿色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中心城区商贸流通企业采用共同(集中、夜间)配送的比例达67.7%。长沙市交通运输局有关数据显示,较示范创建初期,3年多以来,长沙中心城区纯电动货运配送车辆增长4.39倍,城市配送车辆吨公里运输成本降低18.73%、单车行驶里程提高30.20%、百吨公里周转量燃料消耗降低24.59%。
物流业碳排放 企业着力做“加法”
中国外运
中国外运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明确任务,落实职责,积极推进“双碳”各项工作;主动对接国家、行业政策,启动编写“双碳”行动方案,荣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绿色物流分会轮值会长,参与编制绿色物流相关行业标准,引领供应链上下游节能减碳。
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推广应用。利用仓库库顶建成7.3万平方米光伏发电,在11家港口码头建成岸电设施共37套,岸电容量总量达2037kVA。2021年,中国外运累计处置老旧船舶8艘、燃油运输车辆229台、高耗能大排放正面吊15台、老旧公务车和业务服务用车24台、老旧柴油发电机组2台,大幅度降低能源成本与维护成本,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新增购置15辆天然气运输车、44辆电动厢式货车、6台电动叉车,开展空箱吊车油改电3台,更新购置国六排放标准运输车70台,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日日顺供应链
在绿色仓储方面,日日顺供应链实现了大件商品从入库到出库全过程无人化作业模式,并积极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降低了能源消耗。此外,日日顺供应链打造“前置装配中心”,在现有仓库传统仓储功能的基础上,赋能产品增加再加工功能,不仅提高了大件商品的仓储作业效率,还大大缩短了运输环节的长度,以此减少整个供应链环节的碳排放总量。
在绿色运输方面,依托于遍布全国的网络触点,日日顺供应链通过人、车、店、库之间的互联互通,优化配送路径,降低货运车辆空驶率,减少无效里程。与此同时,日日顺供应链积极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的运输装备(如新能源车),尽可能降低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能耗排放。
在绿色包装方面,针对大件商品包装不到位导致的商品损坏、包装过度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行业痛点,日日顺供应链首创行业内具有知识产权的电动车品类循环包装箱,在保证商品安全运输的前提下降低了企业全链路的货运成本,该包装箱能够重复利用至少3~4年的时间,有效缓解一次性包装带来的环境压力。
满帮集团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满帮集团对外发布了“双碳”战略——“满帮碳路计划”。该计划将联动平台司机,共建共享碳普惠平台。在该平台上,司机将拥有个人独立碳账户,记录运输过程中与碳排放相关的数据。平台通过实载率、驾驶行为等多方面综合考核,鼓励司机不断降低“三空”,提升运输效率。未来满帮也将联动多地政府,大力推动碳普惠平台的落地,积极有效地促成碳减排量交易,推动全社会减排,助力国家“双碳”目标落地。
满帮还将持续通过增加网络密度、提高车货匹配效率来提升平台履约质量。截至2021年末,满帮业务覆盖城市300多个,业务覆盖路线10万多条。满帮通过智能车货匹配、智能实时调度、智能标准报价构建的智慧大脑体系,让货主尽快找到最合适的司机,让司机在适当的时间找到最优选的货,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有利于行业和平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苏宁易购物流
苏宁易购物流于2018年启动“青城计划”,以城市为单元推进整体化全链路绿色供应链建设,相继与海口、无锡、北京共同建设“绿色城市”,并发挥智慧科技创新的力量来加速仓储、包装、运输、运营等各环节碳中和。
在绿色仓储方面,苏宁易购物流针对仓库建设进行合理选址、科学规划,并积极推进多元化仓储科学布局和智慧科技应用仓库,更换能耗低的LED灯、感应灯以及相关自动化设备,有效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29个城市建立行业标准化“绿仓”,全国在建的20多个物流基地将上线清洁能源,如铺设光伏屋顶等减少能源消耗。
在绿色回收方面,苏宁易购物流建设全链路回收体系,一方面持续推进包装废弃物回收箱的设置,加强在末端全场景的投放和覆盖,通过包装废弃物回收箱的全范围推广,为循环快递包装产品的回收增加新的运营模式;另一方面,优化包装回收管理系统,实现循环中转袋、循环周转箱、共享快递盒、冷链保温箱等循环装备在包装、分拨、运输、配送环节的正逆向物流场景的全链路监控。
菜鸟物流
菜鸟物流率先发起“回箱计划”,首提快递纸箱重复利用,在菜鸟驿站设置绿色回收箱,将菜鸟驿站变成在物流领域践行低碳循环的“毛细血管”。截至2021年底,菜鸟绿色回收箱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5个城市,每年预计可以回收利用上亿个快递纸箱。
菜鸟绿色回箱计划已经覆盖3000多个校园驿站,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绿色回箱计划等活动,面对2000万名高校师生开展绿色物流。2021年“双11”期间,3000余所高校响应绿色回收活动。
面向商家,菜鸟推出从仓储到配送、回收的全链路绿色减碳方案。通过电子面单、装箱算法、原箱发货、智能路径规划等技术产品及服务,服务雀巢、联合利华、飞利浦等多家全球性消费品牌,实现供应链上有效减碳。
羚牛新能源
羚牛零碳、高效、安全、绿色的燃料电池物流车资产服务已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落地,投放运营不同类型氢能商用车,大力推进冷链运输、快递快运、集卡短驳环节等氢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为物流客户完成2030年碳达峰战略目标提供交通物流应用上的减碳解决方案,与产业链深度协同合作,率先市场化运作。收集和整理各项数据,总结氢能技术在冷链物流环节中的实际使用经验,为氢能产业规划建设和开发氢能市场化应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未来,羚牛将在全国推广300辆氢能物流车市场运营,围绕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都市圈,搭建数字化驱动的氢能源物流资产服务网络,覆盖核心18个城市,建立端到端的绿色运力支持,从冷链到集装箱,从轻卡到重卡,逐步构建未来都市零碳运力交付。
京东物流
“青流计划”自2017年正式启动,是京东物流携手供应链上下游伙伴,推动供应链端到端的绿色化、环保化的重要举措,旨在包装、仓储、运输等多个环节实现低碳环保、节能损耗。2017年,京东物流率先在上海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布局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在2018年正式并网发电。
未来3年,京东物流总体光伏发电能力将达到1000兆瓦,为85%的智能物流园区提供绿色能源。京东物流在全国50多个城市投放使用的新能源车已达2万辆,北京地区的自营城配车辆已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此外,京东物流还通过使用循环中转袋替换一次性编织袋,用循环缠绕网/扎带替代缠绕膜,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循环中转袋平均使用率已经达到100%。
物流业碳排放 企业积极做“减法”
羚牛新能源
碳减排按第一年336辆规模燃料电池车测算:每年可以累积14,770吨减碳量,结合正在建立的氢能车辆CCER机制,未来将有新的收益增长点。
满帮集团
报告显示,满帮平台上一位驾驶13米厢式货车的普通司机,常年在天津与上海间来回奔波,通过平台,他的找货距离至少缩小50%,实载率提升了45%,直接减少约11吨碳排放,相当于一年省了4400L柴油,这些油折合下来价值2.6万多元。
中国外运
在干线运输及城市配送业务方面,中国外运以车辆资源数字化为基础,通过装载算法实现单车装载率大幅提升,运筹优化算法广泛应用在化工、能源、汽车零配件等行业客户,实现运输车次、运输里程均减少5%~10%,装载率提升超过10%,从而提升作业、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带来碳排放的减少。
中国外运单证(RPA+AI)解决方案支持五大类超过3000种单证的智能化处理,年度处理量近800万单,助力客户实现贸易订舱环节效率提升超过25%,每年减碳近千吨,相当于多种了4.8万棵树。
日日顺供应链
多年以来,日日顺供应链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效,获得行业内一致认可。如日日顺供应链牵头承担科技部“智慧物流管理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项目,入选首批“中物联全国数字化仓库企业试点”名单,为实现物流行业监管透明可靠、物流企业运行智能高效、物流服务安全便捷与低碳节能提供科技支撑;凭借在绿色技术创新、场景生态模式颠覆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成功入选“2022LOG低碳供应链&物流30强”、荣获“2021年度绿色典范奖”等。
苏宁易购物流
苏宁易购物流不断优化智能化运输路由调度系统,借助大数据和智能路径优化算法提升物流效能,实行单元化运输方式节约碳排放,实现单包裹减碳23g。
绿色包装方面,共享快递盒作为苏宁易购物流绿色循环包装的创新标杆产品,全国累计投放量突破40万只,投放使用累计超过1.5亿次,节约的胶带可绕地球9.35圈,节约6000多吨碳排放。
菜鸟物流
2021年“双11”期间,菜鸟使用绿色包装9000万个,减少使用胶带长度8400米,为鼓励更多的消费者参与绿色回收,菜鸟推出“纸箱换鸡蛋”活动,全国有8.7万个菜鸟驿站带动近400万人次参与该活动,累计减碳5.3万吨。
此外,菜鸟广州增城园区早在2017年12月就开始光伏发电。该园区迄今已累计发电32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万吨。上海嘉定园区在过去一年发电量也达331万千瓦时。这些电能除了菜鸟物流园区使用,也被输入国家电网,为公共电网提供了清洁能源。
京东物流
京东物流上海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平均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400吨,节约标准煤约17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2.29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48.49吨,相当于每年植树约38,238棵。2017年,京东物流配送终端100%实现电子化签收,随着电子面单设计不断优化,电子面单的面积较之前减小了30%,每年可减少纸张使用达6000吨。
绿色环保成物流企业发展的底色
绿色环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物流企业在行动上做“加法”,才能在碳排放上做“减法”。自2020年习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时代的命题。积极响应配合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大局,是所有行业从业者必须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于如何看待企业在绿色环保上的社会责任,满帮集团在其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物流是经济的命脉,为货物流动提供动力,连接生产和消费引擎。我们渴望改变公路物流,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并减少地球的碳排放。我们希望全行业更多地关注到“双碳”目标下,数字物流新业态的价值和作用。并将与社会各界一道努力,引导公路货运数字化绿色低碳化转型,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满帮集团认为,作为货运平台在“双碳”领域所承担的社会价值的认识上,满帮希望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围绕绿色信用评价体系,连同供应链生态中的货主、车后服务商、金融服务商、货车司机等角色,共同构建绿色供应链生态圈,通过高质量发展,在碳中和中贡献一份力量。
当前,国内经济朝着绿色、环保方向不断迈进,绿色环保低碳发展,正在成为时代科技革命与企业转型的方向。在未来,交通能源动力变革,新能源车辆推广将会日益普及;新兴技术加快落地,智慧物流发展提速,在大幅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用更少的排放,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据了解,目前羚牛正与多家头部企业共同推进氢能源物流车的应用落地,为帮助客户更好地完成企业绿色减排目标提前进行规划和布局。
在羚牛看来,发展低碳经济,能为企业降本增效。绿色低碳不仅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倡绿色低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加强宣传推广力度;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这样才能为绿色物流的推行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环境。羚牛方面还表示,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物流管理系统的改造,物流企业要树立“既环保又经济,绿色物流带动绿色消费”的新观念。
而在日日顺供应链看来,承担绿色环保责任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尽的义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诸多的实际行动支持节能减排,既是对用户负责,也对生态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企业不光是绿色环保的承担者,也是受益者,日日顺供应链要想获得全行业及用户认可,更要以长远目光瞄准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中国外运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在国家顶层设计引领下,中国外运始终将战略布局聚焦于“双碳”“双循环”等国家发展战略,“谋商情,筹国计”,将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有效对接,充分展现了物流国家队的央企担当。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外运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总体思路、总体目标以及组织保障,主动适应能源发展大势,自觉肩负起中央企业使命责任。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间隔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双碳”背景下,践行“双碳”责任也越来越成为物流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向和自觉行动,各个企业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双碳”战略,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增添绿色。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