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物流网2022-05-19
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其中,笔者特别注意到“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这句话。
“标准”一词大家都懂,那么何谓“高标准”呢?先以中国楚汉战争为例,当年楚汉战争中刘邦、项羽争雄天下,楚怀王子婴与二人相约,谁先打进咸阳城谁即可称霸天下。刘项二人后来的胜败是非暂且不论,“先入咸阳者为王”这一条约定,就足以说明咸阳的战略位置和对全局的影响力。而咸阳何以如此重要,不仅仅是由于其地形险要和秦故都所在,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在这个城市,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并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通俗的讲,就是统一了全国最基本的行政法规制度,而法规制度的基础是什么?就是标准!
再说一个外国的故事。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规定1453毫米轨距为国际通用标准,随后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采用的是该标准。有意思的是,1453毫米这个数字是如何来的?追根溯源后发现,古罗马帝国时代的战车轮距是4.85英尺,也就是1453毫米。而古罗马战车是由两匹马拉动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战车的轮距,进而决定了世界铁轨的轨距。故事虽小,却说明了国际标准的重要性,一旦设定了国际标准,就会影响整个行业乃至世界的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1961年,随着国际标准化组织集装箱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出台了一系列标准,规定了集装箱的箱型和尺寸。从此,一个个小箱子改变了整个全球航运贸易的格局——这就是“标准”的话语权。
上述中外案例的提出和实施,就是通过标准的统一,实现了包括陆海空运输的统一,换句更时髦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在标准指引下的统一实施的多式联运。而其统一的终极目的,就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其实,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最早提出,就与包括冷链在内的物流业息息相关。早在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第一次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旺消费促发展。
冷链物流标准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利动是一个十分庞杂的话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
冷链标准:涵盖供应链全流程
冷藏车准入标准
我国冷链运输市场还是以公路为主,特别是城市配送冷藏货车具有公共属性,是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因此,应将冷藏货车视为特殊车辆,明确冷藏车的自身属性,制定相应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和完善严格冷藏保温车辆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这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的政策导向。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中,要求加强对冷链各环节温控记录和产品品质的监督和不定期抽查,研究将配备温度监测装置作为冷藏运输车辆出厂的强制性要求,在车辆进入营运市场、年度审验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征信机构和各类现有信息平台的行业监管作用。
2017年8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严格冷藏车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于行业和冷藏保温车辆提出了众多新要求,如温控和设备性能将作为冷藏车辆投入运营的基本条件,不合规不允许投入市场。
其实,这方面有已经有可以借鉴的模式。2016年,为了规范快递车辆,北京市联合行业协会对全市5.7万辆正规快递车统一了标准化的车身标志,实现一车一码、一车一人对应管理。此后如果快递车出现交通违法情况,交管部门可根据编码向对应的快递公司追责。在快递行业尚且如此,是否可以考虑,对现有的冷藏车辆进行一次摸排调查,规定只有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冷藏车量方可上路。
冷库管理标准2021年,团体标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进口冷冻食品集中监管仓管理规范》发布会(2021年总第46场)在广州市新闻中心举行。这一团体标准主要包括:进口冷冻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基本要求、人员管理、食品管理、设施设备和环境管理、车辆管理、应急处置、防疫台账及记录管理等7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消毒、防护、核酸采样检测、核酸阳性食品无害化处理等4项工作指引。标准内容规范了集中监管仓从术语定义到设计配置、功能分区、运营管理、应急处置等全流程的操作标准,科学客观、准确实用。该标准结合广州实际,提出了“管理四要求,操作四指引”。“管理四要求”,即人员管理要到位、食品管理要安全、环境管理要友好、车辆管理要可溯。“操作四指引”,即个人防护指引要完善、采样检测指引要精准、消毒消杀指引要明确、无害化处理指引要清晰,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冷链数字化标准
“十四五”时期是“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冷链产业链。通过数字化的应用,工作人员可以一次识别多个货物,从而使得日常仓储盘点、出入库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且可以实现快速查货、找货。同时,货物进出时即可自动感应,且基本无漏读,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实现了冷库的标准化和高效化运营。
数字化对于大型冷库尤其重要,偌大的冷库往往分为若干编号的仓位,传统的冷库管理往往只能靠人的记忆安排和管理,如一号仓使用了多大的空间,二号仓使用了多大的空间。这方面,山东济宁金乡县亿科冷库做出了榜样。他们选择了大蒜产业数字化协会的冷仓标准化项目,冷仓标准化是大蒜产业数字化协会首推的重点工程,对于加入这个工程的企业最大的好处就是提升了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因为冷仓标准化是不二蒜法平台专家团队多年磨一剑的一套智能系统,这套系统得到产业金融龙头企业“牡丹国际”的高度认,使仓储更透明,客商更放心,管理更规范,服务更超前。
“标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是纯粹的软件,但同时又是最硬的“硬件”。所以,才有了那句“三流的企业做服务,二流的企业做管理,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就如同现如今麦当劳广为人知,其之所以成为麦当劳,就在于其对包括冷链物流在内的细节和动态管理非常到位严格。“细”到什么程度?不仅有着几百页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而且连每一片面包的厚薄、气孔大小以及吸管的直径都有严格限定;“动”到什么程度?不仅每家分店经理每时每刻都要检查每一个工作流程是否严格按照标准实施,而且总店每天都要通过电脑终端,检查每一个分店的经营业绩和标准实施情况。
麦当劳在全世界消费者面前,虽然每天都是一幅同样的面孔、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但在“麦当劳叔叔”看似平静、憨态可掬的外表下,却有着一个始终不平静、以不变应万变的内心世界。其成功经验和不二法宝就是“得标准者得天下”,天下是什么,天下就是大一统,用经济术语说就是统一大市场。其实这话还有点片面,光有了标准还不行,只有把已有的标准真正付诸实施并体现在每一天每一刻的操作实践中,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如静水急流,才能使企业成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管谁来干,不管谁来管理,都一样!
冷链团体标准:协会大有可为
2000年以前,我国冷链物流相关标准一共发布16项,在2001年至2005年一共发布11项,从2005年之后,发布速度不断加快,2006年至2010年一共发布了63项,2016年仅一年的时间就发布了37项冷链物流相关标准。2020年又发布了冷链物流9⼤国家标准⽂件!自2010年以来,与冷链物流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首次明确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对未来行业自主开展团体标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很快,第一个冷链物流团体标准问世,即《冷链运营管理规范》。
团体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社会团体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引领产业和企业发展。譬如标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监管,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是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
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3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行业协会的职能,使之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把适宜于行业协会行使的职能委托或转移给行业协会”。同时要求:“要建立政府购买行业协会服务的制度,对行业协会受政府委托开展业务活动或提供的服务,政府应支付相应的费用,所需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四标鼎立:团体标准优势在哪里
有人会问,过去只有国家标准(即强制标准)行业标准(推荐性标准)和地方标准三大冷链标准,现在又冒出第四个标准—团体标准,这四者有什么不同吗?当然不同,其主要表为四点:一是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二是行业标准由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布;三是地方标准由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四是团体标准由行业团体协会制定发布。
问题随之而来,什么行业协会可以发布团体标准呢?
据国家标准委相关部门对此的解读:只要是协会、学会等等这些社会团体,无论是中字头协会,还是地方上的协会,都可以发布团体标准。不过想要团体标准的影响力大一点,中字头的协会肯定是更好的选择。团体标准定制是由协会来进行资料审核的,主要步骤包括: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批准、编号、发布、复审。
按照国家新标准法的规定,社会团体可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团体标准,以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填补现有标准空白,新标准法还明确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引领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有人还会问,既然已经有了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冷链行业为什么还要制订和推行团体标准呢(尽管是自愿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理由:
对成员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法律约束作用。团体标准虽然不是强制性标准,但是同样也是有法律的约束力的,协会、商会制定的团体标准,会员都是需要遵守的,同时也可以开放给其他的企业自愿加入。
加强行业协会商会与会员企业、消费者以及其他市场主体的联系。行业协会商会可以通过制定团体标准,与会员企业、消费者等加强联系,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当企业看到行业协会商会认真地在为制定行业团体标准开展工作时,企业也更愿意通过缴纳会费等形式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的工作。
增强行业企业产品的安全性。《新标准化法》规定:团体标准对产品安全性的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因此,行业协会商会可以通过制定团体标准,提高本行业企业产品的安全性,促进行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
今后,在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冷链物流行业如何根据中国国情和行业实际,在借鉴国际标准前提下,拿出一套适合我国冷链行业行业现状的团体标准,已成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管理首当其冲、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当然,光有了标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标准出台后的实施和监管。鉴于我国国情,对未达标企业目前尚还不能马上驱逐出市,但对于达标企业就可以予以认证和授予相关标识。所谓扶优限劣,就是要让在该团体标准所涵盖的会员圈内外广为人知;同时,也要广为宣传普及,让需要提供冷链服务的广大用户如数家珍,再遇到上门揽活的冷链物流企业,乃可理直气壮地把手一伸:你们达标了吗?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