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物流网2022-03-01
前不久,世界各大港口的集装箱数据纷纷出炉,有雷打不动的霸主,也有群雄割据的诸侯。集装箱吞吐量常被看作评判港口强弱的一项硬性指标,但是如何计算集装箱数量,背后可是有不小的门道。
标准箱(TEU)作为如今统计集装箱量的国际标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据港口圈(ID:gangkouquan)了解,第一种现代海运集装箱是30英尺长的铝制箱,而如今谈论的标准箱,也就是20英尺标准集装箱(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64年正式敲定的。此后,TEU逐渐演变为国际航运贸易中集装箱的衡量基准。
除了TEU,其余不同尺寸的集装箱同样广泛应用于海运,40英尺集装箱在业界也十分常见。此外,海运业目前通用的集装箱还包括45、30、10英尺等不同尺寸,像美国这种“奇葩选手”,还在使用48和53英尺的集装箱。
不论哪种尺寸的集装箱,最终都要以TEU为单位换算,但是标准箱的宽高并非固定比例,配货毛重也从17.5吨至21.6吨不等,20英尺只代表箱子外部长度。
规定标准箱型不仅便于统计,也避免了箱型与船舶舱位不适配的尴尬,船只用来承载集装箱的“舱盖板”,各大港口也有着各自的计算方式,有的港口会将一个舱盖板换算为4TEU,有的则会换算为8TEU,还有的港口则不会将其计入箱量中。不止计算方式,舱盖板的收费问题也是门学问:有的港口将舱盖板算进吞吐量,但“不拿一针一线”;有的港口正好相反,只在乎船公司要交多少“真金白银”;另外一些港口更是“佛系”,挥挥手对其视作过眼烟云。
标准箱作为吞吐量计量单位的权威性不言自明,但集装箱码头是否会得到客户青睐不仅看吞吐量,还要看具体的作业效率,而这得问问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主力军”——岸桥。
岸桥作为码头实行装卸工作的主要设备,就是要用最少的工夫干最多的活。集装箱船舶装卸效率的主要指标分为岸桥单机效率和船时效率。岸桥单机效率又称台时率——顾名思义,指一台机器每小时所能处理的箱数,而船时效率指每条船舶上作业的岸桥效率总和。在计算岸桥作业效率时,大部分港口也是以标准箱为统计基准;但是相对于拿着“尺子”和标准箱型做对比,一些港口似乎更愿意“数箱子”,将这一数据称作“自然箱”。据港口圈了解,虽然自然箱数很少被用于计算港口吞吐量,但同样是衡量码头作业效率的重要指标。“自然箱”这一术语在中国港口的使用是分区域的,而且通常与岸桥作业的台时率相挂钩,均以每小时处理的自然箱数作为集装箱船舶作业的指标。
说完简单直接的,那有没有“含蓄委婉”的统计方式?俗话说来活越多,生意越火,岸桥动一次吊臂,就有一份货完成了交接——在码头作业中,岸桥移动的次数被简称为“Move”,在相同时间内,岸桥“move”的次数越多,说明越勤快,装卸效率越高。据港口圈了解,考虑到不同码头间设施水平的客观差异,衡量码头作业效率时,Move渐渐成为主流指标之一,从而抹平这种差异。举个例子,A港口的岸桥一次Move可能只能提1TEU箱,但是B港口的岸桥均“全副武装”,不仅配有双吊臂,还都是40英尺规格,一次能提4TEU,岸桥移动相同次数,处理的箱数却整整差了3倍。因此,像A港口这样基础设施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港口,由于岸桥一次动作只能提一个箱,运用“自然箱”统计起来更方便。
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不论选择哪种指标,采集这类数据的最终目的不是用来攀比业绩,也不是用来当作饭后谈资,而是为了让港口对自身业务有更加全面的参照。未来随着港航业整体向前发展,也许更多精细化的数据指标会走上行业前台,甚至大家司空见惯的“TEU”都有可能被新的标准取代,但就像“TEU”当初被创设是为了让集装箱更顺畅地在船舶与港口间流通,一举推动了港航业向前发展,不论以后将用什么方式统计集装箱数,都希望这些全新的创举能够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升级,造福每名业内人员,让世界各处的人们享受到更高效的供应链的福祉。
本文来源于搜航网,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