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物流网2021-01-19
1月15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消息,2020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以载重吨计和修正总吨计都保持世界领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1%、48.8%和44.7%。分别有5家、6家和6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这背后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到位带来的船舶签约、制造、交付顺利进行,更凸显了我国造船业产品结构转型、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成果。
疫情控制好,我国领跑造船市场
中国船舶集团副总经理孙伟表示,中国造船企业接单量逆势增长主要是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力度和措施的及时到位,坚定了船东对中国企业的信心,确保了在疫情下和客户所有交流环节的畅通、高效,这些订单的集中签约,既是我们加强技术创新、强化营销工作的成果,也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的重要体现。
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冲击,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呈现颓势,而船舶工业也深受影响。来自丹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全球新船的手持订单已经跌破近30年来的最低点,而新船的成交量同比萎缩了将近51%,就在全球都以为今年船舶工业都将遭遇寒冬时,却发现中国的造船厂仍然在忙个不停。据了解,我国的造船新订单占据全球订单总量的一半,而新接单量也保持着领先水平。
中国船舶集团是拥有我国最大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的造船集团,今年以来,面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经营攻坚战的双重大考,中国船舶集团关键时刻勇担当,夺取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双胜利”。
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复杂严峻形势,中国船舶全力抓复产稳产。进入4月份后,除湖北地区外的中国船舶集团所有成员单位到岗率接近100%。从5月份开始,湖北地区企事业单位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此外,中国船舶还努力克服商务洽谈、国际交流停摆等影响,通过“云营销”“云签约”等方式,承接的民船订单同比增长34.2%,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集团还在风电、环保、应急保障等领域开拓了一批重点项目,获得国电象山海上风电场、协鑫如东海上项目等订单。
得益于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我国造船企业在造船完工量方面也取得优异成绩,交付了多艘目前全球最大的23000标准箱以双燃料为动力的集装箱船。去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1%和44.7%,继续在国际市场份额中领先。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说,2020年中国船舶工业逆势上扬,在造船完工量、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方面实现了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特别是中国造船工业在各个船型上都有斩获,彰显了船舶工业极强的韧性和坚实的工业基础。
优化结构调整,瞄准高端市场
近年来,我国在高端船型方面不断取得进展,首艘大型豪华邮轮已经在外高桥造船开工建造,沪东中华也签下200亿元大型LNG船订单。
1月11日上午,外高桥邮轮内装制造平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从摘牌交易到取得开工建设所需的全部规划建设许可手续,由原来的近2个月的时间缩短到6个小时,创造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三证连发”的新纪录。
作为中国船舶工业设计建造难度最高的船型之一,大型邮轮是我国目前唯一没有攻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是名副其实的巨系统工程。
作为中国首制大型邮轮自去年正式开工建造以来,作为项目主体设计建造单位,外高桥造船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11月10日,中国首制大型邮轮按计划转入坞内连续搭载建造新阶段。截至今年底,详细设计完成76.5%,生产设计完成50.9%,采购完成89%,实现11个总段坞内搭载。根据计划,邮轮将于2023年上半年出坞,2023年年内完工交付。
据悉,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市场,邮轮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未来,保税区域将联动“三高”区域,以“邮轮速度”为样本,依托自贸区、保税区政策叠加优势,推动国产邮轮研发设计建造、供应链发展、民族品牌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力争在进口设施设备跨国配送、国产零配件退税、跨国组装、内装配套产品贸易等全产业链服务环节形成新的突破,推动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邮轮外,另外一个高附加值在船舶建造也取得重大进展。
LNG船的技术要求很高,是世界上最难建造的超级货船,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之一。近年来,我国在LNG船的研发上,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这使得我国的LNG船制造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据悉,日前卡塔尔石油公司就向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提交了200亿的大单,准备采购订造60艘LNG船。这份合同的签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之巅。
此外,由中国船舶集团建造的全球第一艘23000箱以双燃料为动力的集装箱船,日前在上海交付法国达飞集团,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级别的以双燃料为动力的集装箱船。
这艘船由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它总长399.9米,型宽61.3米,货舱深度33.5米,甲板面积23978平方米,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这艘船一次可装载23000只标准集装箱,载重量超过22万吨。此外,在超大型集装箱船上使用液化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双燃料动力系统,在全球也是首创。
自主创新 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我国船舶工业在高端领域实现突破,得益于创新,得益于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供应链严重受阻,而船舶工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涉及门类多,链条又长。中国船舶企业在物流不畅的情况下,靠自主创新,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到目前,三大主流船型供应链配套产品的自主可控率已经超过80%。
随着14.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10062TEU集装箱船分别交船,标志我国已成功进入世界尖端的LNG船造船技术领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自主建造万箱级集装箱船的国家,填补了我国造船史的空白。此外,我国船舶工业还在其他高技术船舶自主化上取得重大突破,海洋工程市场取得重大进展。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13500立方米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等成功交付,自主开发设计的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首制船开始建造。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GM4000半潜式可移动海洋平台,手持海洋工程订单24亿美元。
而部分民营造船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同样受益于自主创新。刘文忠告诉记者,新乐造船坚持走产品升级、技术创新之中,努力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方面寻找机会,终于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小型LNG船方面有了突破。同时,新乐造船在生产任务相对较闲时,苦练内功,进一步完善生产设施,着重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体系、能源管理、环保等方面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新乐造船综合实力跻身本地区造船行业的前列。
据介绍,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中国造船企业充分运用国内供应链的能力优势,采用国内配套替代国外产品实现了船舶的顺利交船。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 李彦庆:目前我国已具备满足三大主流船型需要的80%以上的配套设备装船需求的能力。取得这样的成绩,源于我国已有的门类齐全、自主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正在日益发挥作用,特别强调的是这个体系在全球只此一家,这是我国船舶工业的巨大优势。
本文来源于搜航网,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