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主持会议,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金贤东主要从经济运行、中欧班列运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情况、营商环境评价开展情况、中国品牌日活动举办情况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通报。
其中,中欧班列运行呈现“加速度”。金贤东表示,2016年6月,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发布启用。近5年来,中欧班列不断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助力沿线国家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深化合作和产业联动发展,国际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空前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21年4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218列,运送货物11.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4%、33%,综合重箱率98%,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达3.8万列,运送货物340万标箱,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51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洲全境。
营商环境评价作用显现。金贤东表示,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2018年以来,按照国务院部署,本着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通过评价实践,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逐步提高,评价工作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开始显现。
一是从指标体系看,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评价指标体系紧扣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要求,紧扣投资吸引力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三个维度,包含18个一级指标和87个二级指标,综合反映各地营商环境情况。
二是从评价方法看,深入基层一线获取实际案例和数据。以2020年评价为例,国家发改委发放企业问卷36万余份,电话采访企业1900余家,深度对接企业200余个,拨打调查核验电话2万余通,暗访政务大厅超过320家,深入听取和了解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感受和意见,真实评估各地营商环境情况。
三是从探索实践看,连续三年组织开展6批次营商环境评价。2018年,组织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2个城市开展两批次试评价。2019年,组织41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在东北地区21个城市开展试评价。2020年,评价范围进一步拓展到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多批次评价,为验证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方法、积累评价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参评城市系统检视营商环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改革举措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是从改革成效看,推动更多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2020年,发布了首部《中国营商环境报告》,全面展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带动全国范围对标先进,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出了一批针对性强、获得感高的改革举措,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随后,金贤东针对记者提出的海南自贸港建设问题表示,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实施以来,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和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蓬勃发展。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自由贸易港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一年来发布政策文件100多份,这些政策可以用“六个更加”进行概括,也就是,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政策、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支持政策、更加高效精准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加便利开放的运输服务政策、更加有力有效的要素支撑政策、更加高效完善的实施保障制度。
二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一年来,海南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省经济运行强劲恢复。今年一季度海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6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居全国第二,两年平均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3%、61.6%,主要经济指标延续稳中向好势头。
三是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为27条,利用外资额、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海南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3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8%,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5.6%。
四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创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00多项。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审批改革,建设国际投资、贸易、人才“单一窗口”,大幅压缩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限。
“2025年前,适时全面开展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情况评估,查堵安全漏洞。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全岛封关运作。”金贤东进一步表示,将会积极推进全岛封关运作谋划,加快构建“1+N”工作体系,理清任务清单,分工负责落实,为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五一”期间电商消费、旅游消费出现了双回升等问题,金贤东做出了表述。金贤东表示,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消费环境不断优化,今年以来居民消费持续回补,消费市场稳步恢复。特别是“五一”小长假期间,旅游、餐饮等消费持续活跃,网络零售进一步回升,消费潜力加快释放。但同时也应看到,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仍受一定制约,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进程仍不平衡。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和资源,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消费。
一是大力提升实物消费。加快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推动车联网和充电桩(站)布局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支持发展超高清视频终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面向消费升级的电子产品。加快推广高效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
二是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推动实施《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拉动体育旅游消费。发展大健康产业,扩大健康服务消费。支持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
三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全面落实《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商品供应链服务创新和新装备新设备应用,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新零售、“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文化和旅游、在线教育、智能体育等消费新业态。
四是不断拓展城乡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推进步行街、标准化菜市场等改造提升。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改善县域消费环境。
五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推进产品、服务品牌和标准建设,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建立常态化的消费环境测评体系,探索建立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大力推进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专项整治,着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