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物流网2024-08-23
2023年底开始,“不出海,就出局”声量渐起。
白驹过隙,2024年上半年已过,回头来看,今年至今没有形成如2023年茶咖品牌出海一样的行业集中性出海现象。
「贸行四海]这段时间通过对深圳、杭州、福州、泉州等多个城市的走访发现,走出去确实已经成为企业们的共识,外贸、跨境电商、工厂、新消费品牌、服务贸易等各大领域的企业们都在积极筹备和展开动作。静水无波之下,中国企业出海其实正在横向、纵向两股新增长力量的拉动下,逐步从被动出海,走向主动出海,很多新物种也在大爆发。
01
出海热背后的三大被动推手
“很多年以前,那时我的钱包瘪瘪的,陆地上看来没什么好混的了,干脆下海吧,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占绝对面积的大海里逛逛吧! ”成书于1851年的美国长篇小说《白鲸》里的这段知名告白,或许说出了很多中国出海企业的心声。二十多年,中国企业出海更多是被外力推船下海。第一推手来自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中国企业第一波集体性出海,是家电行业为先锋。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家电行业出现了数百家企业同台竞技,为了获得更多的OEM订单,以海尔、海信、TCL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投资设厂等方式走出去。基于同样的逻辑,手机、汽车等行业其后也相继集体性开启出海浪潮,从供应链出海,走向品牌出海。大企业之外,同样需要在海外寻找生存空间的中小企业,则在近年来搭上了“跨境电商”的便船。
2022年9月Temu登陆美国,推出“全托管”模式,大力虹吸产业带工厂,到今年7月淘宝推出“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莫不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如果说内贸为主的企业,踏上出海征程,是被市场所倒逼。那么原本以外贸为主的企业,则是在成本和贸易壁垒的驱使下,不断走向深海。
首先看成本。鞋服、箱包等成本敏感性行业,一直以来都在全球逐水草而居。2008年前后,随着国内用工、用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承接海外OEM大规模订单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开始了供应链出海的进程。(对此话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贸行四海此前推文《追不到风口的2024,中国鞋出海风头正劲》)
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开始,为了应对脱钩断链的贸易壁垒和关税成本,为了满足海外客户的合作要求,有海外业务的外贸工厂、贸易商们,纷纷开启或者加大了在海外投资供应链的动作,全球贸易也形成了大三角贸易格局。
02
出海的横向增长力量正在出现
从目前来看,中企出海更多是被“国内市场供过于求、成本、贸易壁垒”三大推手,推船下海。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有两股巨大的拉力,正在推动中国企业出海从被动走向主动。第一股便是中国各大出海力量的融合交叉,带来的横向增长空间。早先,外贸、供应链出海、基建、互联网等不同领域出海,基本是各干各得,相互之间协作甚少。
举个例子,在2021年3月,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诞生之前,跨境电商行业甚至没有一个自己专属的行业展会,更多被混为外贸的一支边缘力量。实际上,彼时传统外贸圈子更多还是TO B,而跨境电商圈子还是以TO C为主,两个圈子之间交叉关联甚少。如今,中国企业出海已经从涓涓细流,百川出海,实现了汇溪成江,奔腾出海。福州进出口商会会长孔思军就对「贸行四海]介绍,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商会就在推动外贸企业们投身跨境电商,以求得升级突围。而经过这四年的高速发展,跨境电商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产品出海的“水电煤气”,不可或缺。同样,跨境电商行业也在进入传统外贸的一亩三分地,2024年跨境电商行业的一大动向,便是有一定供应链基础的卖家们,很多开始发力TO B领域。
出口业态在融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渠道和供应链在融合。最知名的例子莫过于TikTok电商的兴起,将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生态输向全球,为中国商品出海、品牌出海带来了新的流量红利,打破了此前中国互联网出海与中国产品、中国品牌出海的次元壁。2023年5月,SHEIN向第三方卖家开放平台,也成为了出海大融合时代的标志性事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综艺、游戏、小说、短剧等文化出海的盛行,就带动了海外消费者熟悉中国生活方式,进而助推了中国元素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出海(茶咖、餐饮等)。十多年来,一带一路的基建,也让很多沿线国家和地区具备了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提升了当地的消费能力,为中国供应链出海和商品出海夯实了基础。中国产业结构的高端化,科研和供应链能力的不断崛起,也在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果说此前中国企业出海还是一个因果链的话,那么随着主体的增加,层次的提升,正在变成一个反应链,变量增加,相互推动,跌宕起伏。
03
专业分工带来大量新物种
中国出海力量大融合发展之际,更多的专业化新物种也在被不断催生,带来了纵向的增长空间。我们将全球商业分为五个环节“制造商、贸易商、渠道商、品牌商、服务商”来观察,会发现每个环节都在出现专业化、本土化的新物种。继以“小批量、多批次”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柔性供应链崛起,以欧美市场订单为导向的大规模生产型企业供应链出海后,第三波制造业出海新物种正在冒头,那便是以满足海外本地市场需求的供应链出海。举个例子,随着蜜雪冰城在海外大量开店,其在2022年底与喜多多食品合资,在菲律宾设立了椰浆生产基地,以满足蜜雪冰城海外门店的食品原料需求。再举个例子。
以协助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为主业的摩柯公司负责人金总,告诉「贸行四海],其服务的一家企业,正在准备将国内的面料进口到日本,在当地完成纺织品的编织,进行本地供应,以降低关税成本。另一家主打手工银饰的企业,也准备在日本设立作坊,以便更好对接客户的定制需求。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企业驶入深海,更好地贴近海外市场的本地化需求,必然是一大趋势。再看贸易商这个环节。2021年之后,以供应链之名出现的新型货盘商就开始不断冒头,为中国通向海外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通路。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有部分外贸企业,已经从单纯得承接海外订单,单纯依托中国供应链组织供货,进化到根据客户具体订单,进行全球供应链协调生产和采购。我们也看到,TikTok电商带动了如grandsight这样的供应链企业的崛起,他们为海外网红提供货盘,为中国产品出海提供分销通路和营销服务。以华美汇为代表的企业,则瞄准了东南亚微商群体,为其提供货盘服务。如易佰网络等跨境电商企业,也在向中小卖家开放自身的供应链,为自己的发展插上第二只翅膀。
中国企业出海新物种图
制造商满足海外本地市场需求的供应链出海
贸易商供应链货盘企业
渠道商以四小龙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华人超市&批发市场品牌化升级
品牌商国内消费品牌出海、创立海外本土品牌、跨境电商品牌升级、贸易商与工厂创立自主品牌等
服务商围绕供应链出海、品牌出海、服务贸易出海等,正在形成新的服务商族群
贸行四海制图
当然,供应链企业是以撮合分销渠道与商品供应端的对接为己任。而以四小龙为代表的中国电商平台,近年来在全球的大规模布局,则为中国产品出海、品牌出海提供了更多直面海外消费者的机会。
在此轮调研中,我们还特别关注到,随着中国品牌商大规模出海,其服务生态也在日趋形成。
此轮调研中,「贸行四海]先后走访了出海品牌对接北美线下零售门店,提供进店服务的shopvidi-vilocal,提供智能客服服务的Zendesk,还有提供全球售后维修服务的Besender,都让我们耳目一新。
围绕供应链出海,我们也看到了各类专业海外园区的出现。在海丝跨境产业园负责人齐隆看来,原本很多中资企业投资的海外园区,服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聚集的业态也有限,而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新大潮的到来,必然要纳入更多的人文、科技、金融、品牌公关、合规等要素,利用中国高速发展的科技研发,智能制造的能力,为落地企业提供生产原材料,中间品,机器设备集采服务,协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在海外扎根下来,融入当地。
无论是三大被动推力,还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两个主动拉力,中国企业出海注定将掀起新的大潮,进入全价值链协作出海阶段。
本文来源于贸行四海,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