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物流网2018-06-13
由于风险识别成本较高,且通常信用等级低,抵押担保又难以实现,中小物流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为了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物流老板们甚至转向同乡等非正规渠道进行借款、贷款,并承担极高的贷款利率,自2013年开始,事情逐渐有了变化。
本文将从场景、风险、问题、未来四个方面阐述针对中小物流企业金融服务的相关内容。
场 景
中小物流公司资金需求的场景其实非常简单:物流企业对上游客户,一般会有1至4个月的账期,而日常运营的大部分支出却要现付,因此,普遍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
银行发放贷款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发放贷款一般要求企业有一定规模的资产或担保,要求企业有可确定的盈利能力与潜力,以保证按期还本付息。而物流中小企业存在以下问题,银行不敢轻易给予贷款。
1、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
由于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制度、日常运行不规范,存在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银行对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心,为了规避坏账风险,往往不愿向他们发放贷款,即使发放贷款,也会严格限制贷款的金额和期限,中小物流企业很难有持续融资的能力。
2、自身财务管理不规范
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制度,而财务报表又难以体现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有些物流老板更是将公司资产和个人资产混在一起。一是导致机构很难准确评估企业的资信状况,物流企业又缺乏固定资产,很难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来进行贷款;二是容易导致成长型、挤兑型等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出现。
3、行业信息不透明
物流行业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透明,货物从货主发出到收货人手中,一般要经过三方物流、专线公司、司机的层层分包,价格严重不透明,数据的连续性也无法实现,大大提高了机构的风险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中小物流企业日常运营的主要用途是用于运费结算,所以具有金额小、需求急、频率高的特点,而市场上常见的企业贷款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很难契合这种资金需求特点。
2013年中下旬,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杭州银行等几家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产品在物流领域曾针对中小物流企业做过推广,平安银行推出的产品是“贷贷卡”,民生银行的产品是“商贸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截至到2014年年底,几家银行都暂停了相关业务。
2014年年初开始,两家机构进入到这个领域中来,从两个方向分别进行尝试,一家是随行付保理,主要针对物流企业提供运费保理的服务,在这个领域实现了按日计息、随借随还、7*24小时服务;另一家是山东高速,携手金润保理等合作伙伴一起,针对物流公司的高速通行费提供保理业务,全国范围推广,并给予物流公司高速通行费用以一定折扣。
随后,多家机构纷纷进入这个领域,除了上述“运费贷”、“高速通行贷”两个产品外,又新增了很多产品:“发票贷”、“回单贷”、“加油贷”、“项目贷”等等。(融资租赁业务属物流质押金融范畴,故未列入)
风 险
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更难,而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从业者们也很难,难的核心是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所有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是保障机构的资产质量合理有序健康发展的核心。从整体上来看,信贷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等。
从目前为中小物流公司提供信贷服务的机构操作层面来看,风险控制基本是按照下面的思路:
1、重视客户准入
申请信贷服务的客户需要提供相关资料,含公司基本资料、公司经营相关资料、公司财务相关资料、个人财产及征信等相关资料,由专业的风控人员进行资质审评,还原客户的经营情况,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选取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信贷服务。
2、强调贸易真实性
通过数据抓取或引入第三方数据,或获取客户历史数据,建立多重的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综合判断客户运输过程和运输行为的真实性。
3、建立定期巡检制度
建立地面跟进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上门巡检,了解客户最新的经营状况,对客户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
4、建立贷后管理机制
按照一定阶段内客户使用的情况,信用良好的客户甚至可以提升额度,而根据不良客户的情况,一般会进行催收、额度暂停使用、或额度削减等操作。
问 题
存在的问题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从机构本身,另一个从中小物流企业的角度。
从机构本身来看,主要是下面三个问题:
1、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
一是目前常规的方法不能全面反映信贷服务风险的情况,二是没有建立起适用于中小物流公司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难以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三是目前信贷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难以实现数据的交叉验证,因此,目前机构的风险管理还难以做科学的定量分析,四是对于中小物流企业的风险识别及时性做的不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风险管理程序不科学
一是贷款审批约束机制不强,各个岗位在管理上具有从属关系,审贷分离在执行中大打折扣,二是贷款风险管理责任不明确,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职责、权限还比较模糊,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责任追究制度,激励机制弱化。
3、从业人员对行业认识不够
由于此前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对物流行业接触不多,导致人员缺失严重,既懂风险管理,又懂物流行业的人才少之又少,加之业务培训不够、部分业务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等等,直接影响了信贷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不接地气。
下面我们从中小物流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也是三点:
1、经营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中小物流企业的经营思路、理念和文化主要是来源于老板,老板的行为风格影响了整个企业,老板的风险偏好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另一个层面,中小物流公司的成本和效率主要靠老板,这里面还有地区差异的问题,同样是专线公司,两家流水差不多,但实际可能差距很大。
2、关于产品标准化
先说下产品定位的问题,假设我们已经用某一款产品锁定了某一部分目标人群,这也是截至目前,我们大部分机构在做的事情。那么,按照上面的分析,我们用同一款标准化的、通用型产品,去扫一片的中小物流企业,而这些中小物流企业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这个事情靠谱码?
3、跨过门槛后的风险管理
目前,我们绝大部分机构都非常重视客户的准入问题,风险管理部门也会经常拿客户准入的要求、资料收集的列表,拿来讨论,但与之相反的是,跨过门槛之后的动作却很少,实际上,跨过门槛后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是更为重要的一个事情。
未 来
针对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机构,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一些有潜力的机构已经崭露头角,建设了严谨的系统和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机构和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风险,提升收益。
但是,目前的整体规模、客户数量和实际的客户需求、市场需求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做为中小物流企业信贷服务的提供商,个人认为,未来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变化,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1、数据共享
一个方面是实现大数据,以便交叉验证,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真实性的问题,把原来单点、单主体、单过程的控制,扩展到多点、多主体、全过程的控制,便于风险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是贷后数据的共享,便于了解企业真实的信贷情况,避免一单多贷的情况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提供信贷服务的机构,大家以开放、协同、分享、共赢的理念,一起去推动物流行业的数据分享和共享,为物流金融服务领域去创造空间和活力。
2、征信体系
瑞途金融在2015年就成立了征信公司,在物流的征信体系建设方向做了些工作,但一直不够成熟。
随着众多机构的共同参与,信贷服务物流企业的过程中,在贷前和贷后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数据,随着数据的互通和共享,面对着物流行业的整合和发展,我们可以在物流的征信体系建设方向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促进中小物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扩大对中小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防范信用风险。
3、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在国外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应用,在物流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应用案例,在国内,顺丰速运、一汽物流、安德物流等公司也开始在这个领域做一些尝试。
依靠区块链技术,可以真实、可靠地记录并传递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相信在未来,物流企业利用区块链基础平台实现优化资源使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同时,金融机构可以更有效、便捷、快速地接入到物流行业,更好的进行风险控制,提供更好的服务,解决中小物流企业资金需求的相关问题。
4、风险定价
由于中小物流企业经营的差异性,按照目前统一或简单的定价原则,一定是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的,因为,需要我们建立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中小企业信贷定价模型和工具,真实的反映中小物流企业的风险差异,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5、持续创新
根据我们对市场的细分,逐步建立起更丰富的针对中小物流企业金融的服务体系和产品体系,充分利用数据和资源,联合各种金融机构,丰富产品线,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及时响应不同客户不同的资金需求,帮助中小物流企业合理规划和使用资金,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
无